Toggle navigation
首页
[
Markdown
]
**消息可靠性**: 基本上这个就要求,消息协议至少需要实现Ack/requeue的功能。基本上rabbitmq和nsq在这方面都没有问题。 NSQ和rabbitmq都可以写本地磁盘保证的消息不会因为突然的宕机而丢失。如果底层没有可靠的EBS服务的话,就需要额外的开发工作(题外话:云计算的服务都是环环相扣的,底层做的好,会带来很大的好处)。 简单一点是双机备份,一条消息发2个节点,互为主从。粗略看上去会稍微耗资源一些,但是毕竟算是没有办法的做法。 当然更加省事一点是所有的topic上都一个归档程序消费保存消息,只要topic上的消息不堆积,基本上即使有节点挂掉,也可以相对方便的通过归档数据重放。aws的sns貌似就是默认保存所有的消息。 **可扩展性**: NSQ天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。rabbitmq稍微差一些,但是如果自己高一个类似nsqlookupd的程序来维护rabbitmq上的数据,还是可以做的。NSQ在这方面优势明显,基本都是现成的。rabbitmq需要额外开发服务器端的程序或者对amqp协议做自己的封装。基本上NSQ只要维护好几个公共的nsqlookup节点,剩下的只要将nsqd做成一个镜像。处理节点本身可以被云计算的autoscaling服务维护。 **额外说明**: rabbitmq是用erlang写的,运行需要erlang环境会更加占内存一些。部署上rabbitmq和nsq基本都一样。消息处理效率上两者相差也不会太大。监控上两者都有独立的API接口可以导出队列信息。 **总结**: 可能有人认为zmq或者其他的开源mq更加合适,但是目前我只用对rabbitmq和nsq做过编程。在一个云计算的平台中大部分人使用mq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到高端的特性,很多时候基本的pubsub就能满足需求。 虽然rabbitmq在协议特性上更加强大,但是nsq在部署方便性和开发难度上有明显的优势。如果从项目本身的成熟度来说,rabbitmq算是久经考验了,nsq只是后起之秀。
[
Html
]